11月21日下午,第七届中国—东盟法治论坛的重要分论坛——中国—东盟法学院院长论坛于重庆举行。论坛现场,中国与东盟各国的法学教育领军者齐聚,就法学教育与交流合作进行了交流。
本次论坛由西南政法大学主办,西南政法大学副校长张晓君主持。在致辞中,中国法学会副会长、西南政法大学校长林维强调,西南政法大学将继续发挥其重要的桥梁与平台作用,不遗余力地为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与力量,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高质量发展筑牢法治根基。
柬埔寨司法部法律与司法委员会副主席李大成系统而详尽地梳理了柬埔寨法律体系的演进脉络,表达了在司法救助、维护司法独立以及联合打击跨国犯罪等多个关键领域与中国持续深化合作的强烈意愿。
主题发言环节由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院长周江主持,10余位与会代表围绕法学教育与交流合作进行了建设性的交流,并形成广泛共识。
其中,越南河内法律大学副校长黄春洲强调法治是区域共同语言,呼吁各方携手打造平等、务实、可持续的法治共同体,促进人文交流与制度创新。
西北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朝琦在论坛上介绍到学校围绕服务国家战略构建了“平台—机制—成果”三位一体的涉外法治研究体系,依托多个国家级研究基地,系统编译东盟国家法典、建设涉外法律数据库,其成果获最高检肯定。在人才培养方面,学校创新“多元协同、全域贯通”机制,通过校企合作、国际仲裁实训、非通用语种融合等方式,培养具备区域适应力的法治人才,为我国参与全球治理提供有力支撑。
文莱仲裁协会会长王宇清则就法治人才培养发表了见解,强调应转向注重实践、融合多学科知识的教育模式,着力培养学员的沟通、协作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应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协作与科技发展需求。
此外,来自柬埔寨皇家法律经济大学、老挝司法部国家司法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亚太法学研究院、印度尼西亚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法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华东政法大学、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法学院、广西民族大学法学院的嘉宾分别就加强师生交流、促进跨法系理解与构建年轻法律人职业网络方面、气候变化领域的法治合作等方面作了分享。

活动现场。
论坛期间,中国—东盟法学教育与研究联盟秘书处正式揭牌成立,这也标志着中国与东盟在法学领域的合作迈入了机制化、常态化的崭新阶段,为未来的持续深入交流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上游新闻记者 徐勤 图片由通讯员 梁大龙 提供配资网站排名第一
元鼎证券_元鼎证券官网登录入口--专业配资服务,操作便捷!提示:本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网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