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在1955年,新中国授予了10位开国大将,这些大将被称为十大大将。不过,实际上在1958年,还有一位将军被拟授大将衔,但他拒绝接受。如果他接受了,那么中国就有了11位开国大将。 这位拒绝大将衔的将军名叫李聚奎。他虽然在名气上不如一些虎将和猛将,但凭借着过人的资历和战功,他完全有资格获得大将的荣誉。不同于其他将军的强硬形象,李聚奎被誉为兵圣,这显示了他在军事上的深厚造诣。
展开剩余50%李聚奎后来还担任过红八师和红七师的师长正规配资平台推荐,并参与了五次反围剿作战。在第四次反围剿中,李聚奎指挥全师进行了穿插作战,成功消灭了敌人一个师部和一个旅的3000余人,还活捉了敌人师长李明。 这场战斗,李聚奎所部仅伤亡46人,取得了极为丰硕的战果。时任红一军团政委的聂荣臻对李聚奎的表现十分满意,高兴地抱起了他。在长征途中,李聚奎还带领部队成功开辟了北上的通道,取得了抢渡乌江和强渡大渡河的胜利。 在随后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李聚奎依然表现突出,他麾下的部队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将领,其中不乏开国中将、上将乃至大将。按照正常的授衔程序,李聚奎本应该在1955年被授予大将衔。然而,他却在授衔前夕被调往石油部,担任了该部门的首任部长。 当时,石油工作对新中国来说非常重要,李聚奎被任命为石油部长是因为他的能力和责任感。为了国家的发展,李聚奎甘愿放弃大将衔,欣然接受新职务。他深知新中国百废待兴,石油工业对国家的建设至关重要。上任后,李聚奎亲自带领专家和技术人员前往大西北,成功创建了克拉玛依油田。 在李聚奎的带领下,石油工业部组建了勘探局,为新中国的石油勘探和生产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1958年2月,李聚奎重返军队,出任总后勤部政委。 在李聚奎重回军队后,政府决定为他单独授衔,拟授大将衔。但李聚奎得知后立刻拒绝,他表示:十大大将叫起来顺口,不宜再增加一位。最后,李聚奎被授予了上将衔,成为第57位上将。李聚奎于1995年去世,享年91岁。
发布于:天津市元鼎证券_元鼎证券官网登录入口--专业配资服务,操作便捷!提示:本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网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