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到《苍蓝誓约》登陆次世代主机的标题,我就知道这事儿不简单。
点进去一看,果然,内容跟《苍蓝誓约》一毛钱关系没有,通篇讲的是《苍翼默示录》。
这标题和内容的分裂感,像极了当代年轻人的精神状态和银行存款,充满了魔幻实盘配资网站现实主义的幽默。
讲白了,这要么是小编手滑了,要么就是一种行为艺术,暗示着我们即将讨论的这款游戏——它挂着《苍翼默示录》(BlazBlue)的牌子,但里子可能已经换了灵魂。
这感觉就像你走进一家挂着“兰州拉面”招牌的店,老板热情地给你端上一盘意式肉酱面,还问你“正宗不,老铁?”。
你正不正宗我不知道,但你肯定挺有种的。
索尼的State of Play发布会,本来是游戏圈的春晚,大家搬着小板凳等着看神仙打架。
结果神仙没看到几个,倒是看到了一个熟悉的“遗体”被拉出来,通上电,然后开始跳街舞。
这个遗体,就是我们心心念念的《苍翼默示录》。
开发商91Act宣布,他们要把《BlazBlue Entropy Effect X》在2026年搬上次世代主机。
听听这名字,《苍翼默示录:熵增效应X》。
熵增,物理学上代表着混乱和无序的增加。
我寻思这名字起得是真他妈的贴切,完美概括了《苍翼默示录》这个IP现在的状态——一个曾经秩序井然、世界观宏大、系统硬核的格斗游戏宇宙,正在走向一个华丽但混乱的“什么火做什么”的无序状态。
说真的,这事儿就离谱。
1.
我们先搞清楚一个核心问题:这个《熵增效应X》是个什么玩意儿?
它是个Roguelike动作游戏。
翻译成人话就是,它不是那个你需要搓半天摇杆、背一晚上连段、然后被大佬一套带走的硬核2D格斗游戏了。
它变成了一个你选个角色,进一个随机生成的地图,捡一堆随机的技能和Buff,然后一路砍砍砍、刷刷刷的游戏。
死了就从头再来,主打一个“随机性”和“重复可玩性”。
这套路熟不熟悉?
太熟悉了。
《哈迪斯》、《死亡细胞》这些珠玉在前,后面跟着一大堆学徒。
Roguelike是当下游戏圈的流量密码之一,开发成本相对可控,内容可以靠随机组合来填充,玩家黏性还高。
对于一个想要用最小成本撬动最大收益的项目来说,这简直是标准答案。
所以你看,骚操作就来了。
Arc System Works,这个手握《罪恶装备》和《苍翼默示录》两大格斗天尊的公司,面对《苍翼默示录》这个IP,它选择的不是复活,而是“资产盘活”。
什么叫资产盘活?
就是我这有个老厂房,地段不错,有点历史价值,但我现在没钱也没精力把它推倒重建个新地标。
怎么办?
外包出去,让别人简单装修一下,搞成一个网红咖啡馆或者剧本杀店。
投入小,见效快,还能收租金,顺便看看这地段的人气还在不在。
《熵增效应X》就是这个网红咖啡馆。91Act就是那个承包商。
Arc System Works自己正忙着伺候《罪恶装备:Strive》这个亲儿子,那边赚得盆满钵满,全球比赛办得风生水起。
回头一看,哎呀,家里还有个叫《苍翼默示录》的干儿子,自从他爹(制作人森利道)2022年离家出走后,就没人管了。
扔着可惜,毕竟拉格纳、诺爱尔、JIN这些角色,当年也是积累了一大票粉丝的。
这都是白花花的IP资产啊。
(插一句,森利道这个灵魂人物的离开,对BB系列来说才是真正的“Central Fiction”,真正的“神观之梦”的终结。
)
所以,自己没空做,又不想IP发霉,那就授权给别人做个“衍生品”呗。
做传统格斗?
风险太高了。
格斗游戏开发周期长,成本高,调平衡能让设计师头秃,万一搞砸了,不仅赚不到钱,还得把老粉得罪光。
但做成Roguelike就不一样了。
这个品类有现成的成功公式,受众更广,不局限于核心格斗玩家。
把BB的角色、美术、音乐这些现成的素材拿过来,套进Roguelike的框架里,一个新游戏不就出来了?
这叫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我是说,商业上,这操作真的、真的很聪明。
2.
接着我们看价格,标准版25美元,豪华版35美元。这个定价就更艺术了。
它不贵,甚至可以说有点便宜。
25美元,在一众动辄60、70美元的主机游戏里,简直是一股清流。
这个价格传递了一个非常明确的信号:“各位老铁,我们不是什么3A大作,就是个小品,图一乐,别太较真。”
它用低价策略,降低了玩家的心理预期和决策门槛。
对于老玩家来说,25美元买一份情怀,看看高清化的老婆/老公在新游戏里动起来,值不值?
可能就捏着鼻子买了。
就算游戏不好玩,也就是一顿外卖的钱,骂两句也就算了。
对于新玩家来说,一个画风酷炫、融合了“二次元”和“赛博”风格的Roguelike动作游戏,只卖25美元,看起来还挺酷的。
他们可能根本不知道什么《苍翼默示录》,什么“轮回”,什么“事象干涉”,他们只知道这个白毛红衣的男人好帅,那个双枪小姐姐好美。
买!
这就是典型的用B站的流量逻辑来做游戏宣发。
核心圈层用情怀钓着,泛用户圈层用“性价比”和“卖相”吸引。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豪华版多给几个角色皮肤、原声带和小头像,卖35美元。
这更是精准收割核心粉丝的韭菜。
对IP没感情的,谁会多花10美元买几个皮肤?
但对于真爱粉来说,给诺爱尔换个新衣服,这10美元简直是白给。
你看,从立项、定价到销售策略,每一步都充满了商业算计,每一步都踩在最稳妥的点上。
这根本不是一次艺术创作的冲动,而是一次冷静到冷酷的商业企划。
它冷静到让你觉得,那个曾经中二、热血、充满复杂哲学思辨的《苍翼默示录》,如今只剩下资产负债表上的一行数字。
它真的很重要。我是说,认清这个现实,对于理解当今的游戏产业,真的、真的很重要。
3.
那么,我们作为玩家,应该是什么态度?是该欢呼雀跃,还是该口诛笔伐?
我觉得,都有点,又都有点没必要。
讲白了,不就是那点事儿么。
对于一个商业公司来说,让IP持续产生价值是天经地义的。
Arc System Works不是慈善家,它要对股东负责,要给员工发工资。
《熵增效应X》的存在,至少证明了他们还没彻底忘记《苍翼默示录》。
这种“曲线救国”的方式,虽然不那么纯粹,但它确实能让这个IP保持一定的热度,让新玩家有机会认识这些经典角色。
万一呢?
万一《熵增效应X》卖得特别好,让Arc看到了这个IP巨大的商业潜力,然后高层一拍板:“既然大家都这么喜欢,那咱们就把森利道请回来……哦不,咱们就组建个新团队,把《苍翼默示录5》给安排上!”
这算不算是一种希望?算是……也不算是吧?
这更像是一种赛博时代的许愿。
你对着一个AI生成的偶像许愿,希望她背后的真人能回来开演唱会。
逻辑上说不通,但情感上,你总得找个寄托。
所以,《熵增效应XX》就像一盒包装精美的“代餐”。
你知道它不是你最想吃的那道佛跳墙,它可能就是个加了鲍鱼汁的粉丝煲。
但你饿了太久了,自从2016年的《神观之梦》之后,你就没吃过正经的《苍翼默示录》大餐了。
现在有人给你端上来一碗热气腾腾的代餐,告诉你,吃了这个,以后才有可能上正菜。
你吃不吃?
大部分人,可能一边骂骂咧咧,一边还是会说:“真香”。
因为在选择匮乏的年代,代餐也是餐。有,总比没有强。
这就是我们这些老玩家的宿命。
我们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开启,也必然要承受它以一种我们不那么喜欢的方式延续下去的现实。
我们能做的,或许只有在2026年游戏发售后,一边刷着Ragna帅气的“DEAD SPIKE”,一边在心里默念:
“Mori,when are you coming home?”
而屏幕上,可能只会跳出一个冰冷的Roguelike词条:【灵魂燃烧:你的生命值降低50%,但攻击力提升100%】。
魔幻,又现实。一如那个写着《苍蓝誓约》的标题。
元鼎证券_元鼎证券官网登录入口--专业配资服务,操作便捷!提示:本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网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