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苏霍伊的几款主力战机频频登上头条,尤其是苏-35和苏-57的亮相引发了广泛的讨论。然而,另一款名为“米格-35”的战机,却像一位默默无闻的老兵,在这些新战机的争夺中,始终处于聚光灯之外,似乎也并不急于参与争抢。
米格-35是米格家族的一款新型主力战机,虽然它在外形上与前辈米格-29相似,但内在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这款战机的最大突破之一就是成功摆脱了米格-29“机场保卫者”的标签。米格-29曾因为航程较短,被戏称为“飞不远的小短腿”,而米格-35通过增加内部油箱的容量,并换装了更省油的发动机,航程一举提升至3100公里,作战半径也突破了1000公里的大关。
此外,米格-35还通过加装机背的“驼峰”油箱以及对机翼边条的重新设计,成功实现了长距离的高效飞行,摆脱了米格-29需要频繁依赖前线机场的局限。
展开剩余70%米格-35的座舱也经历了全面升级,取代了传统机械仪表的是一整排液晶显示屏,飞行员不再需要面对复杂的机械指针,操作更加直观便捷。
虽然米格-35的“甲虫-AE”雷达在最初的宣传中被降级为“机械雷达”,但其实际探测距离已达300公里,能够一次性锁定30个目标,并同时攻击6个空中目标。配合机鼻的红外搜索系统,即使在雷达静默的情况下,米格-35依然能悄无声息地锁定敌机。
米格-35在空战中的机动性也表现得尤为突出。其灵活的机动性使得它能够轻松突破对手的防御体系,特别是在近距离空战中,米格-35的机动性更是让敌人难以防范,迅速摧毁敌方防御。
米格-35装备了两台RD-33MK发动机,具备矢量推力技术,喷口可上下偏转,这使得它在空中如游龙般灵活,具备惊人的低速盘旋能力。虽然当前的量产型已经保留了所有升级潜力,但与一些早期装备矢量推力技术的四代机相比,米格-35的实战效能仍显得略逊一筹。
米格-35的武器系统也非常强大,机翼下有9个挂点,能够搭载多达6.5吨的弹药,从R-77中程空对空导弹到Kh-35反舰导弹,几乎可以应对各种空战和对地、对海作战任务。
然而,这款“全能战机”却生不逢时。米格-35在2007年首次试飞时,雄心勃勃地竞标印度126架战机的订单,却惨败于法国的“阵风”。此后,米格-35的国际订单寥寥无几,甚至俄罗斯空天军也仅采购了少量,仅与苏-30SM、苏-35等重型战机相比,米格-35显得十分边缘。
米格-35的尴尬局面,正是轻型战机时代逐渐落幕的缩影。近年来,我国空军逐步将重型多用途战机作为主攻方向,而轻型单一作战机的发展相对放缓。米格-35的“增重”改造虽然已经初步完成,但其最大起飞重量仍仅为29吨,难以与苏-30等重型战机在载弹量和航程上竞争。此外,随着价格的不断上涨,米格-35的性价比优势也大大降低。
更令人感到遗憾的是,俄罗斯的战机发展战略似乎将所有资源几乎集中在了五代机苏-57的研制上,导致米格-35等一线战机成为了“过渡品”,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
尽管如此配资头条官网,米格-35依然有其独特的价值。凭借米格家族一贯的轻巧灵活和优异的可靠性,米格-35能够适应前线野战机场的复杂条件,其强化的起落架使得它能够在一般土质跑道上起降,维修也较为简便,极大地降低了对重型战机的维护成本。对于一些预算有限、但急需提升空军实力的国家来说,米格-35仍然是一个颇具吸引力的选择。例如,埃及便一次性采购了46架米格-35,正是看中了其高性价比和任务多样性。
发布于:天津市元鼎证券_元鼎证券官网登录入口--专业配资服务,操作便捷!提示:本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网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