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聚焦
据欧盟委员会11月7日消息,当日COP30的领导人峰会上,包括巴西、中国、欧盟、英国、德国、法国、墨西哥、智利、加拿大、赞比亚和亚美尼亚在内的参会国家领导人同意,并由巴西总统达席尔瓦对外发表了一项"强制碳市场开放联盟"宣言,并欢迎新的签署方加入。该联盟为各国提供了一个合作平台,共同致力于发展和完善合规碳市场和碳定价政策。11月15日,巴西将召开部长级圆桌会议,进一步讨论关于该联盟的细节。
科技战略
美国国防部宣布改革采办系统,重建工业基础并加快交付
据美国国防部11月10日消息,美国国防部长宣布《采办转型战略》和《将国防采办系统转型为作战采办系统,以加速向我军提供急需能力》、《改革联合需求流程,以加速作战能力的部署》、《统一国防部武器转让和安全合作体系,以提高效率并实现责任分担》三个备忘录,指导国防部进行全面改革,重新定义了国防部制定需求、管理项目以及与业界合作的方式,以确保美国作战人员能够以最高效的方式获得关键能力,旨在加强威慑、重建工业基础并加快向作战人员交付能力。
展开剩余90%信息
美国芝加哥大学将量子计算机理论互联距离扩展至两千公里,实现量子通信瓶颈突破
据中国科技网11月11日消息,美国芝加哥大学普利兹克分子工程学院团队成功从理论上将量子计算机之间的连接距离大幅扩展至2000公里。研究团队利用名为分子束外延的技术,将单个铒原子的相干时间从原来的0.1毫秒提升到超过10毫秒,在某些实验条件下,甚至达到了24毫秒,理论上,这甚至足以支持高达4000公里内的量子连接。按照这一进展,原本无法“对话”的芝加哥大学量子计算机,现在甚至能与远在犹他州盐湖城郊外的设备建立联系。此次量子通信瓶颈的突破意味着构建全球规模量子互联网的技术首次真正“触手可及”。相关研究成果发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
德国研究团队研制出新款紧凑型短脉冲激光器,能量转换效率高达80%
据中国科技网11月11日消息,德国斯图加特大学与斯图加特仪器有限公司科研团队研制出一款紧凑型短脉冲激光器。研究团队采用多通道策略,研制出仅数平方厘米大小、可置于掌心的激光系统。该系统仅使用五个组件,就能产生短于50飞秒的脉冲。测试结果显示,其能量转换效率高达80%。相比之下,现有技术能量转换效率仅为35%左右,能量损耗大、成本高昂。此外,该设计还可通过调节晶体与脉冲参数,适应红外以外不同波长,具备高度灵活性。这一突破为开发便携、经济的激光设备开辟了新途径,有望广泛应用于医学、分析技术与量子科学等领域。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Nature)杂志。
中国月之暗面全面开源成本仅460万美元的思考型大模型Kimi K2Thinking,性能超越顶级闭源模型
据AIbase网11月10日消息,中国月之暗面(Moonshot AI)全面开源其迄今最强的思考型大模型Kimi K2Thinking。该模型在多项基准测试中表现达到SOTA水平,超越GPT-5,在权威基准“人类终极考试”(HLE)中以44.9%的得分力压GPT-5、Grok-4、Claude4.5等国际闭源巨头,同时,其Agentic搜索、Agentic编程、写作和综合推理能力等方面也取得全面提升。值得特别关注的是,Kimi K2Thinking的训练成本仅460万美元,不仅远低于DeepSeek V3的560万美元,更与OpenAI动辄数十亿美元的研发开支形成鲜明对比。此外,月之暗面不仅公开模型权重,还同步发布完整训练脚本、数据配比方案及评估工具链,并明确允许商用,这意味着开发者可零成本复现、微调甚至部署企业级应用,极大降低AI落地门槛。
生物
中国正式启动“一带一路”国际植物保护联盟,聚焦全球粮食安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据生物安全动态11月10日消息,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与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中心(CABI)联合发起“一带一路”国际植物保护科技创新联盟。该联盟汇聚了18国250余名专家及国内40余家机构力量,旨在通过技术创新与国际合作,重点推进技术共享、联合科研,应对农作物病虫害带来的挑战,助力全球粮食安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能源
美国清洁空气任务组将推出全球聚变材料一站式数据平台
据可控核聚变11月11日消息,美国清洁空气任务组(CATF)发布消息称:其旗下国际“聚变材料数据库”(MatDB4Fusion)工作组定于11月19日举办网络研讨会,正式发布并介绍综合性聚变材料国际平台MatDB4Fusion。清洁空气任务组(CATF)成立于1996年,是一家全球非营利性环境组织,总部位于美国。MatDB4Fusion平台的核心目标包括:提供开放获取的资源、用于存放受限或专有数据的安全区域,减少重复工作,发现数据缺口,加快代码和标准开发等。
海洋
美完成美属萨摩亚和北马里亚纳群岛的近海矿产规划工作,关键矿产开发取得重要进展
据海洋科技新闻网11月10日消息,美国海洋能源管理局(BOEM)在推进太平洋外大陆架关键矿产开发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旨在支持美国制造业、国家安全及经济韧性。目前已完成美属萨摩亚近海区域识别工作,将依据《国家环境政策法》启动环境评估,对潜在商业租赁进行审查,相关决策不预判最终租赁结果,后续仍需经过多轮公众评议及联邦审批。同时,北马里亚纳群岛的信息与意向征询已于2025年11月启动,通过公众意见收集资源与环境数据,为后续潜在租赁提供依据。这些举措落实了特朗普总统第14285号行政命令,力求在简化流程的同时保障环境与文化保护标准,任何实际勘探或开发活动均须通过后续严格审查。
英国皇家海军计划采购20艘无人水面艇,推进混合舰队建设
据国防邮报11月10日消息,英国皇家海军正大力推动有人与无人平台相结合的混合舰队转型,核心举措是计划通过“蜂群计划”购置约20艘无人水面艇。该项目采用迭代开发模式,初期将采购技术成熟度4/5级、采用开放式架构的舰艇,旨在作为试验平台,通过实战经验驱动技术与战术创新。此项价值约1000万英镑的计划得到了国防创新组织的资助,并与近期在苏格兰海岸成功的多艘无人艇护航军舰演示相呼应。作为更广泛战略的一部分,皇家海军还计划在两年内为新型潜艇和护卫舰配备能在北大西洋独立执行探测、跟踪与打击任务的无人护航舰艇,并将于明年实现从“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上发射喷气动力无人机的重要里程碑,全面加速其海军力量的现代化进程。
美韩造船巨头联合造舰,标志着两国在军舰领域迈出实质性合作步伐
据国际船舶网11月10日消息,韩国HD现代集团与美国亨廷顿·英格尔斯工业公司正式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参与美海军新一代军需支援舰(NGLS)的建造项目。此次合作是韩美企业在海军造船领域的首次联手,双方已签署协议备忘录,计划通过联合投资美国本土造船设施、共享建造材料与分段、共同进行概念设计以及成立工程合作公司等方式展开深度协作。HD现代凭借其自1987年以来为新西兰及韩国海军成功建造多型军需支援舰所积累的卓越技术实力,将与HII共同致力于提升美国造船业基础与生产效率,旨在为美国海军打造具备更高机动性和作战效率的现代化补给舰艇,标志着两国在军舰领域迈出实质性合作步伐。
澳大利亚公司合作探索无人水面艇搭载“海军打击导弹”,强化海上远程无人打击能力
据军队认知网11月10日消息,美国莱多斯澳大利亚分公司(Leidos Australia)与挪威康斯伯格澳大利亚分公司(Kongsberg Defence Australia)签署框架谅解备忘录,共同研究将“海军打击导弹”(NSM)集成至 “海上弓箭手”(Sea Archer)无人水面艇及其大型衍生型号“长弓”(Longbow)。莱多斯公司表示,此举旨在打造一种快速、模块化的本土海上打击能力,强化澳大利亚自主生产链。此次合作将有利于未来无人水面艇前沿分布部署,执行隐蔽打击任务,延伸舰队远程火力。此项合作将支持澳大利亚本土生产和AUKUS框架下的海上精确打击与协同作战能力建设。
印度发射大型军用通信卫星,提升海军通信与海域感知能力
据国防科技要闻11月10日消息,印度空间研究组织成功发射了其迄今为止重量最大的通信卫星CMS-03,标志着印度在自主卫星技术实力和海上安全保障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该卫星专为构建印度海军在印度洋区域的通信网络骨干而设计,其搭载了多频段有效载荷,能够实现军舰、潜艇、飞机与岸基指挥中心之间安全、高容量的语音、数据及视频传输。该卫星也是印度海军“海域感知”体系中的关键节点。通过这一节点,印度海军能够对各类威胁做出协同响应,提高舰队协同效率,并确保在广阔海域内实现安全的信息传输。
中国在西太平洋测试深海智能采矿车,旨在开采富钴结壳
据观海局11月10日消息,中国科学家在西太平洋2000米深海底成功完成智能采矿车试验,标志着中国深海采矿技术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重大突破。该自主采矿车采用四轮独立驱动系统和可调支腿设计,能在布满钴结壳的崎岖地形稳定行驶,其稳定性较以往提升2-3倍。此次测试区域位于中国经国际海底管理局授权的3000平方公里富钴矿区,海底钴储量据估达陆地总储量的600倍。
航空
俄罗斯苏-57战机展示内置弹舱携带两枚Kh-58导弹
据armyrecognition网站11月10日消息,俄罗斯联合航空制造集团公司发布视频,首次公开“苏”-57战机在飞行中打开前部内置弹舱。视频显示,“苏”-57弹舱内挂载两倍Kh-58反辐射导弹,机身外挂载2枚R-74短程空空导弹。此次前部内置弹舱首次展示,证实“苏”-57具备隐身状态下携带重型武器能力,机身外部挂载的R-74体现防御和突袭的双重能力,但外挂设计或将影响隐身性能。据悉,Kh-58导弹专为摧毁敌方雷达系统设计,结合“苏”-57的低可探测性,进一步增强俄军在现代战场上的电子战和精准打击能力。
美空军将研发低成本防控导弹,目标价格为50万美元
据twz网站11月10日消息,美国空军发布概念征集令,旨在研发一款成本不超过50万美元、且年产量至少1000枚的未来防空导弹。该军种表示,规划中的 “制空导弹项目”(Counter-Air Missile Program,CAMP)将借鉴其为打击陆、海目标而研发低成本巡航导弹所采用的框架。根据需求,初始阶段的 CAMP 系统将具备陆基发射能力,为研发低成本空空导弹提供可行路径。
航天
日本和加拿大推出Apple Watch卫星直连服务,使用户可在无地面网络区域收发文本消息
据evolutionaihub网站11月10日消息,日本和加拿大推出Apple Watch卫星直连服务,使用户可在无地面网络区域收发文本消息。加拿大电信运营商Rogers Communications计划到2026年6月提供免费直链服务,包括消息收发和紧急求救。日本电信运营商KDDI 将“星链”连接集成到其Apple Watch 的号码共享计划中,通过每月1000 日元(约合46元人民币)的卫星套餐,为徒步旅行者、农村工人和救灾用户提供服务。
美国SpaceX公司发射第320批28颗微版“星链”v2.0卫星
据spacelaunchschedule网站11月1日消息,美国SpaceX公司利用“猎鹰”-9火箭于加利福尼亚州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320批28颗微版“星链”v2.0卫星。本次发射后,SpaceX公司的“星链”卫星发射数量达到10175颗,包括5461颗微版“星链”v2.0卫星。目前,大约有8825颗“星链”在轨。据统计,本次发射是SpaceX公司2025年的第129次发射任务,也是微版“星链”v2.0卫星的第231次发射。
美国SpaceX公司发射第321批29颗微版“星链”v2.0卫星
据spacelaunchschedule网站11月7日消息,美国SpaceX公司利用“猎鹰”-9火箭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发射321批29颗微版“星链”v2.0卫星。本次发射后,SpaceX公司的“星链”卫星发射数量达到10204颗,包括5490颗微版“星链”v2.0卫星。目前,大约有8850颗“星链”在轨。据统计,本次发射是SpaceX公司2025年的第130次发射任务,也是微版“星链”v2.0卫星的第232次发射。
新材料
美、澳公司签订在美建设回收厂的初步协议
据Mining 11月11日消息,澳大利亚离子稀土公司表示,已与美国战略金属公司签署了一份初步协议,以建立一个回收设施,生产稀土氧化物。两家公司联合声明,协议重点是快速生产高纯度、分离的磁铁稀土氧化物,并有可能扩展到混合稀土碳酸盐的各种磁铁和重稀土。回收设施将设置在密苏里州,预计将生产大量钕和镨以及重稀土,包括镝、铽、钐、钆和钬。
日本丸红公司将投资澳大利亚关键矿产项目
据Mining 11月10日消息,日本丸红公司表示,将投资澳大利亚RZ Resources拥有的矿砂项目,今年早些时候JX Advanced Metals与RZ也达成了类似协议。RZ在昆士兰州布里斯班拥有Copi项目和一家矿物分离和加工厂,计划生产金红石、钛铁矿、锆石和独居石等重矿砂产品。这些矿物用于航空航天、国防和永磁体等行业。据悉,该项目已得到美国进出口银行和澳大利亚出口金融局的支持。
先进制造
印度利用新型移动制造单元将战场变成“无人机工厂”
据国防科技要闻11月10日消息,印度正利用移动式“无人机工厂”将无人机战争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这种“无人机工厂”是印度佐帕公司和DBZ公司合作研制的集装箱式制造单元,整合了DBZ公司的工业级3D打印技术与佐帕公司的无人机系统设计与任务软件,能够将无人机的生产时间从数周缩短到数小时,在战场上实现无人机的按需生产、维修和部署,适合在偏远战区或高风险地区运行。该制造单元使无人机的移动式自主制造变为现实,将无人机的快速生产能力直接带到战场,减少对大型生产设施和后勤的依赖,赋予部队前所未有的自主性和适应能力,显著提高战斗力和响应速度。
印度国防制造商推出HAWK-BD多任务爆炸物处理机器人
据印度国防新闻11月10日消息,印度国防机器人制造商Gridbots推出了HAWK-BD多任务爆炸物处理机器人,旨在提升印度在反简易爆炸装置和高危作业领域的能力。该机器人平台采用模块化、半自主设计,适用于军队、准军事部队及执法机构执行高风险排爆与侦察任务。HAWK-BD配备六轴机械臂(最大伸展约2.5米),可远程精确操作可疑物体,并支持多种末端工具,如破坏器、抓取器及火器模块,以执行控制爆破等任务。其搭载高清昼夜摄像头与热成像传感器,实现360度态势感知与低能见度环境作业。通信系统支持加密无线及光纤双模式连接配资头条官网,确保复杂电磁环境下稳定操作。通过便携式控制终端,操作者可实现实时监控与精确操控。
发布于:北京市元鼎证券_元鼎证券官网登录入口--专业配资服务,操作便捷!提示:本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网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