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4日,有人在X上分享了一份文件,里面显示日本防卫省正在评估把反无人机自我保护功能加到新型通用平台的履带式步兵战车和装甲运兵车上。这个工作目标是让前线车辆能够对抗四轴飞行器和徘徊弹药,提升在近距离遭遇这些威胁时的生存能力和机动自由度。 根据账号@Military_Hobbys在X上发布的计划材料,日本正准备增强下一代履带式战车对小型无人机的对抗能力。文件里描述了两种重量级别的通用平台履带式变体——35吨和33吨版本——它们在炮塔周围集成了四块MESA传感器面板,组成一个连续的探测环,用来提示主炮与无人机交战。东京方面还没有发布正式公告,但这项工作与陆上自卫队正在进行的反无人机实地试验相吻合——其中包括在2024年底公开展示过的激光反无人机原型——也符合日本近年来对新型履带战斗平台和炮塔概念的更广泛探索方向。 方案中有一种选项采用类似于24型的远程炮塔,并继续把30毫米Mk 44 Bushmaster作为主武器保留。文件里提到“空爆时机”是运用概念的一部分,具体例子包括带有预设爆炸点的Mk 310弹药,目标是击毁在杂乱环境或掩蔽后的小型多旋翼飞行器。APC(装甲运兵车)变型则在RS6远程武器站上安装了M230LF,这种武器站已在升级版10型坦克上出现过。在这种配置里,火炮使用带无线电引信的30×113毫米弹药,这一弹种属于不同弹道系列但目标一致:在飞行路径上把无人机打碎,而不发生长时间的残骸爆裂或浪费弹药。 每辆车的炮塔上都固定有四块MESA面板,用于提供连续的全方位覆盖。这个概念与EchoShield类型的Ku波段认知MESA雷达一致,公开宣传的频率范围为15.4到16.6 GHz,视场约为130 x 90度,跟踪更新率为10 Hz。此类设备重量约19公斤,运行功耗小于250瓦,并通过10 Gbps的以太网输出数据——这些参数适合安装在体积和功率受限的转塔上。日本图纸并未标注具体供应商,但提到的频段、数据格式和性能指标与在电磁控制(EMCON)或行进中履带式车辆上的使用需求相匹配。用四个面板可以避免单一孔径反无人机套件常见的盲区。 这套通用平台履带式系列计划用于替代已有的73型装甲运兵车和89型步兵战车——后者仅以小批量(大约68辆)投入服役。新计划展示了一个搭载远程炮塔的35吨级步兵战车,同时33吨级APC在RS6武器站下保持较低特征。两种车型都携带分布式雷达天线和相关火控链路。整个概念实现了一种“车载分层防御”:检测、跟踪、提示和动能打击能力都驻留在车辆本身,而不是在首次接触后依赖单独的短程防空(SHORAD)单位。 四个雷达面的功能不仅是搜索无人机。持续凝视(continuous stare)能生成本地化的航空识别影像,并为营级指挥提供更丰富的战场感知(RMP/COP)。这些面板能为需要高判别力和高更新率的硬杀伤主动防护系统(APS)提供数据。如果系统在功率和I/O上保留余量,同一组MESA传感器网络既可以处理毫秒级的APS反应,也可以在更远的探测范围内跟踪中高空持久滞空(MALE)级无人机。这种做法压缩了传感器堆栈,简化了与步兵小队和邻近车辆的互操作性。 在战术层面,这类装备会改变班组和班长的日常操作方式。面对追踪轨道的小型无人机,超短程旋翼无人机不再能轻易在掩蔽下强迫车组停下。炮塔的传感器在所有象限持续探测,炮手会收到自动化给出的解决方案和建议的射击点。空爆设置弥补了普通高爆弹(HE-T)对付小型旋翼目标时的缺陷。车辆拥有四面覆盖,即使在横向移动或快速回转时也能保持对地面目标的攻击能力。APC变型使用同样的传感器到射击回路,配备较轻的火炮和带无线电引信的弹药,更适合短暂暴露后从掩蔽中射击。在这两种配置下,机组人员都可以在电磁管控(EMCON)下保持静默,仅在需要时开火,从而抵消对手试图通过电子战引诱火炮指向发射源的做法。对指挥官而言,主要影响是节奏:排级单位能保持机动、保持间距,并保护纵队免受试图以顶部攻击弹药击毁车辆的四轴无人机袭扰。 在印太地区,沿海地带与城市密集的地形会显著缩短反应时间。车辆如果能生成本地图像、共享最小化的战场感知(COP),并阻断对手持续的情报-监视-侦察(ISR),就能增加对手规划的难度,尤其是对手如解放军和朝鲜这样的对手而言。如果该系统采用开放式架构,就仍然有可能把它集成进联合防空网络,同时在数据链路恶化时保留车辆的自主防护能力。亚太和欧洲的伙伴国会观察这类机载反无人机系统在技术选择、功率-容量-链路平衡方面的取舍,以及使用MESA进行无人机探测并为潜在硬杀伤APS提供支持的试验。总体要传达的信息是:这些技术能够以可部署的规模显著提升车辆在真实战场环境下的生存能力。
展开剩余6%发布于:天津市元鼎证券_元鼎证券官网登录入口--专业配资服务,操作便捷!提示:本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网站观点。